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2017年电动物流车在新能源车领域异军突起,表现尤为抢眼。工信部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份,我国纯电动专用车产量1.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680%。而这背后就是电动物流车市场的异常火爆。
市场需要怎样的电动物流车?
电动物流车在2017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业界重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市场咨询部部长梁晶晶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与竞争趋势预测峰会”上分享了她对于电动物流车市场的观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市场咨询部部长—梁晶晶
梁部长介绍,城市物流的需求属性和特征,电动物流车的快递、快运、配送三大类应用场景以及这些场景的特征反应了城市电动物流车的需求特征,即为:环保要求高、行驶里程相对固定、低成本高效运营,轻型及以下车型为主、厢式大方量多装、方便装卸作业。
目前,基于客车底盘改装的封闭货车和货车底盘改装的厢式运输车是电动物流车的两大主要细分市场,其中客车类封闭货车近两年占主要市场份额,电动化比例已经达到22%左右。卡车类厢式运输车总体基数较大,可替代空间广阔。
什么支撑着电动物流车的快速发展?
在梁晶晶部长看来,电动物流车呈现“井喷”之势的背后,有着五大因素的共同支撑。利好的政策给电动物流车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国务院、交通部等部委、28省市政府,明确支持物流车电动化,出台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支持政策;购置税减免与购买补贴,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供给方面,车企在电动物流车方面的布局同样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东风、上汽等传统车企加大布局,各批次公告的电动物流车产品投放量都显著增加。除了传统车企的布局外,陕西通家、吉利、珠海银隆等新加入者投入力度大,已形成规模化的电动物流车产品。
需求方面,物流企业对电动物流车的采购意向也明显增强。京东、菜鸟、四通一达等主流物流运营商开始重视并发展电动物流车,纷纷提出了几万辆甚至上百万辆车的更换计划。2017年10月31日,京东物流宣布与北汽等主机厂合作,引进电动物流车服务末端配送、城市运输等物流环节,试用合格后将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阳等大中城市投入使用。
菜鸟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也正式推出新能源智慧物流车(ACE)计划——5年推广10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物流运营商对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增长,必将拉动电动物流车市场增长。
电动物流车产品与技术持续突破也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生命周期来看,电动物流车的使用经济性相比燃油物流车已具有显著优势;从技术指标上看,产品关键技术指标显著改善。梁晶晶部长分享的数据显示,电动物流车平均行驶里程从2014年的133 km,增加到了2017年的205 km,续航200 km以上电动物流车产量的占比逐渐增加。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也得到显著提升,电池密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逐年下降,这对于电动物流车的发展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充电设施完善和用车模式创新同样激发了电动物流车市场的活力。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之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与电动物流车的融合将会让电动物流车更加智能,带来更多的价值。数据显示,充电设施正在以较快速度不断完善,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设备约7 411个。
成为下个风口,电动物流车还受到这些限制
2017年电动物流车市场的爆发让业界看到了这个产业蕴藏的的潜能,可电动物流车要想激流勇进成为下个风口,似乎还受到很多因素的羁绊。
路权开放是电动物流车面临的最大困难。虽然深圳、重庆、成都等地都对电动物流车在路权上给予了便利条件,但还有很多城市并没有给予电动物流车相对宽松的路权环境。当下,路权已成为影响电动物流车市场的核心因素。
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根据成本变化等情况,调整优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补贴标准。”除了补贴滑坡之外,新政策还提高了新能源车的技术门槛,这对于电动物流车厂商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