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六朝故都,大理的传说真是太多了。远的有古代的南诏王,耳熟能详的金庸笔下段氏家族,一阳指、六脉神剑的故事就在这里流传;近的有《五朵金花》的旖旎风情,那首“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回想起来还是令人心醉。大理的风物尽在“风花雪月”四字,这四个字包含了大理最有名的景点、传说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最早见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以国号的形式出现。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
历史已经淡去,如今只留下一座古城供人回想。大理古城,从南门走到北门,凝结了历史的生活就在眼前,那种时代、传说与现实的差距,不禁让人唏嘘流连。且不说站在城门上眺望那鳞次栉比的青瓦如波浪起伏,也不说那白墙上彩绘丰富的白族民居式样独特,光是那民居屋檐上蓬蓬勃勃的野草,就在努力为这个如今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的小城添上一笔古老的注脚。
苍山、洱海、三塔是传说,却胜似传说。洱海湖水广袤,波光粼粼,铅灰色的天空将湖水映得水色深沉,湖上时不时还有点点渔船在劳作,回头望去,是苍山脚下的整个大理古城。苍山上雨云低垂,卷舒不定,瞬间一场大雨降临,水起云涌,气象万千。
洱海的水清澈如镜,湖面碧波荡漾,风和日丽之时,泛舟其上,苍山银峰倒插海底,银苍玉洱相映,乃又一胜景。湖中胜景还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其中尤以海中“三岛”( 金梭岛、玉矶岛、赤文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
远远看到大理三塔的身影就有惊艳之感,夕阳下映衬着苍山云海,三座塔身姿态各异。主塔千寻塔为16级方形,近70米高;南北两座小塔40多米高,10级八角形。三塔虽有主副之分,却成三足鼎立状,各据一方又相互依存。三塔中主塔当然更雄壮巍峨,塔基上还有“永镇山川”四个金字,塔身光洁,在夕阳的照耀下甚至熠熠生辉;两座副塔则显得婀娜多姿,塔身上还有不少泥塑佛像造型,十分精致。
在三塔不远的一处水面,还可以看到三塔倒映的景观。“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是依然生活在大理古城居民的情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苍山洱海间的大理人,在依赖这方水土的同时,也养育了这方水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